【政局】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周一(18日)刊登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訪問,他指中國已通過網絡能力、新技術和遠程導彈對歐洲安全產生影響,應對中國崛起造成的安全威脅將是北約未來存在依據的重要一環,強調未來10年的北約新政策將「詳盡」處理如何保護北約盟國免受這些威脅的問題。《金融時報》形容有關言論標誌着北約這個西方聯盟對自身目標的一次重大反思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一回應,促北約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,以客觀積極開放的態度看待中國發展。
過去數十年,北約將戰略重心放在對抗蘇聯和俄羅斯,自2001年起側重在打擊恐怖主義。《金融時報》稱,隨着美國的地緣政治方向從歐洲轉移到與北京的霸權衝突(hegemonic conflict),如今北約也將把焦點放在制衡中國。斯托爾滕貝格(Jens Stoltenberg)在《金融時報》的專訪中說:「北約是北美洲與歐洲的聯盟,但這個區域現在面臨諸多全球挑戰,包括恐怖主義、網絡,還有中國崛起。因此,談到強化我們的共同防禦能力時,也是在討論如何應對(address)中國崛起。」他續稱,可以預料的是「中國崛起將影響我們的安全,而且已經構成衝擊」。
將於明年卸任的斯托爾滕貝格稱,北約將試圖「縮減」(scale down)北約邊界外部的活動,「強化」(scale up)內部的防禦韌性,以加強抵抗外部威脅。他說:「中國步步進逼……我們看到他們在非洲和北極圈出現、在網絡空間出現、大量投資北約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。當然,他們還有更多遠程武器,射程涵蓋所有北約盟國。他們也在建造許多長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。」
強調非視中國為「敵手」
北約將於明年夏季峰會上通過勾勒出北約未來10年目標的新戰略構想,目前的戰略構想於2010年通過,當中沒有提到中國。斯托爾滕貝格說,如何協助北約盟國防禦這些威脅,將在北約未來10年的新政策中詳盡闡述。但他同時強調,北約並非視中國為「敵手」(adversary),反而很相信要與中國溝通合作,例如在氣候變化和武器控制等範疇上。
不過,北約任何想把政策從嚇阻俄羅斯侵略轉往其他方向的意圖,預計都會面臨東歐成員國的反對。東歐國家視俄羅斯對他們構成生存威脅,認為北約是唯一能保障他們安全的組織。斯托爾滕貝格認為,不應該把俄羅斯與中國視為不同的威脅,「首先,中國與俄羅斯緊密合作。其次,我們投入更多資金在科技上……都是為了(應對)他們……整個概念是在清楚區分中國與俄羅斯,抑或是亞太或歐洲,但這是一個大的安全環境,我們必須一併因應」。他重申,北約在備戰、科技、網路與防禦韌性上所做的努力,都與因應這些威脅息息相關,不會貼上特定標籤。
(金融時報)